第92章 青雀争功,太子受罚(1/2)
第二天早上。
李承乾正在校军场观看众军士训练。
有一名军士跑来向他禀报说:“苏婉和苏瑰他们回来了。”
“哦,”李承乾的心里也是一阵激动,因为他已经有点后悔,心想如果苏婉出了点什么意外可怎么办呢?
他为此而担忧,现在听说苏婉和苏瑰他们已经平安回来了,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他们人在何处?”
“你看他们已经到了。”那名军士用手一指李承乾的身后。
李承乾转过身来一看,可不是吗?
苏婉、苏瑰和雪儿,三个人骑着三匹马已经来到了近前。
三个人翻身下马,与李承乾见礼。
“一路辛苦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李承乾看着苏婉说道。
苏婉昂起头,嘴角上扬:“大元帅,不但我们回来了,而且,我们还给你带来了一万骑兵。”
李承乾一听乐坏了:“是吗?你们可真厉害!”
“那可不!”
于是,她便把出使吐蕃的经过讲述了一遍,李承乾听了也是心惊肉跳。
“这么一说,那尺尊公主对我们大唐很有意见啊。”
苏婉笑道:“依我看,她是不自信,害怕失去松赞干布,她是怕松赞干布到大唐娶了大唐的公主,所以才会这么想。”
李承乾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呀。”
此时,苏瑰牵着那匹火龙驹过来了:“大元帅,这是大宛天马,名叫赤炭火龙驹,是松赞干布送给你的。”
“是吗?”李承乾仔细地打量着那匹马,高大威武,浑身上下的毛一刷齐,真是太漂亮了。
要知道这大宛天马非常珍贵呀,想当年汉武帝为了得到天马,竟然不惜发动战争。
李承乾看了看那匹火龙驹,又看了看自己的左脚,神色黯然,他的脚正是因为骑马,才弄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既然这匹马是你骑回来的,那你就留着骑吧。
孤的脚不太方便,骑什么马都一样。”
“大元帅,那怎么行呢?这是松赞干布送给你的呀。”
苏婉听了李承乾的话之后,感到一阵心酸。
苏婉的一双美眸看向李承乾:“大元帅,等打完这一仗,我们回到长安之后,一定想办法把你的脚给治好。”
李承乾摇头苦笑了一声:“太医署的太医都治不好,你能有办法治好吗?”
“那可不一定。听说有位道士名叫孙思邈,是一位神医,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
你父皇多次招他为国学博士、谏议大夫,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如果我们能找到他的话,说不定能治好你的脚。”
李承乾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升腾了一丝希望:“这件事等以后再说吧,大相尚囊他们在什么地方?”
“他们距此约二十里安营扎寨了。”
“很好,回头给他们送一些粮食过去,吐蕃的骑兵十分骁勇善战,原本他们是帮着吐谷浑的,现在,在你们的劝说之下,掉过头来帮着咱们攻打吐谷浑,如此一来,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了。”
苏婉就问:“大元帅,其他几路使者什么情况呢?”
李承乾摇了摇头,神情忧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
“你不必过于忧虑,我相信他们很快就会给我们带来好消息的。”
“但愿如此吧!”
李承乾又把斩杀李大山的事讲述了一遍。
苏婉说:“大元帅,你做得对,像那种人就是我们唐军中的蛀虫,如果不把这种不正之风遏制住的话,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那么,百姓会怎样看待我们唐军?
我们唐军和那些盗贼、无赖又有什么区别?
一支军纪涣散的军队能打胜仗吗?
而且,房遗爱纵容自己的部下胡作非为,打他四十军棍都算轻的了。
若是依我,就把他的狗腿打断!”
第二天。
杜正伦和药师惠日等人回来了。
拓跋赤辞在药师惠日的劝说下,表示愿意出兵支援唐军。
阿史那社尔更是没得说。
但是,阿史那社尔的五千骑兵作为唐军的最后一张王牌,不到万一,李承乾是不会拿出来使用的。
李恪也从益州领兵一万赶了过来。
李承乾十分高兴,他和李淳风商量这一仗到底该怎么打。
李淳风说:“即使如此,吐谷浑也仍然很难打呀!
尤其是天柱王和慕容孝隽所率领的骑兵,十分彪悍,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如果我们和他们硬拼的话,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此时,苏婉从外面走了进来:“大元帅,我有一计可破吐谷浑。”
闻言,李承乾笑问道:“你有何良策?”
“我们不妨如此这般。”
李承乾听了之后,与李淳风又商量了一下,点头同意。
这一日,李承乾下令,全军开赴吐谷浑,距离伏俟城一百里下寨。
伏俟城。
大殿内。
伏允可汗居中而坐,文官武将侍立在一旁。
李泰兵败,伏允可汗心里正高兴呢。
天柱王说:“可汗,我说怎么样,唐军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厉害,李泰兴十万军队来侵犯我们,我们略施小计,一仗就把他们打趴下了,算他们跑得快,要不然,我们就把他们全歼了。”
伏允可汗哈哈大笑:“我们吐谷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是因为你的功劳啊。”
“我早就说过,唐人最不讲信义,当他们用到我们的时候,说什么都行,想当年,李渊要打我们的时候,恨不能给我们下跪,可是,当把李轨打败了之后,又不拿我们当回事了。
这就叫过河拆桥!”
“你说得没错,本可汗现在是弄明白了,他们是在利用我们啊。”
“虽然说李唐和我们开通了互市,但是,他们知道我们喜欢他们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于是,就漫天要价,用我们的良马和金银去和他们交换。
从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实际上,并非等价交换。
所以,咱们就得自己动手去抢啊。”
伏允可汗点了点头:“中原人心眼儿太多,我们玩不过他们。”
此时,慕容顺过来说:“你们说错了,天可汗对我们吐谷浑还是很不错的。
儿臣在隋炀帝时期出使隋,隋炀帝把儿臣关押了起来,要不是天可汗,儿臣可能已经早死多时了。
我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儿臣以为,我们做人得讲点良心才好啊。”
天柱王冷笑了一声:“你在李唐是不是受到了他们的蒙蔽?你不要忘记你是慕容氏的人啊。
你身上流着的是慕容家族的血啊。
中原人从来不讲信义,他们和周边的国家是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和亲,然后,等有了实力就找个理由去消灭人家。
匈奴、东突厥不都是例子吗?”
“你说得不对,远的不说,我们说近的,东突厥原来和隋的关系很好,启民可汗深受西突厥的欺负,他向隋文帝求助,隋文帝帮着他打跑了西突厥。
东突厥才得以生存下去。
启民可汗以臣子的礼节对待隋。
启民可汗到了大兴城,隋文帝允许他到处观看,并没有把他当作外人,并且,把义成公主嫁给了他。
后来,启民可汗去世了,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了位,觉得自身的力量强大了,就不把隋放在眼里了,在隋炀帝巡游的时候,出兵把他围困在了雁门关。
那一年,天可汗才十几岁,他和云定兴一起带兵把隋炀帝救了下来。
虽然始毕可汗又遣使和隋修复了关系,可是,从那以后,东突厥和隋的关系就不那么好了。
等到颉利可汗继位了以后,就变本加厉了,他们不断地侵犯大唐的边境,而且,还侵占了大唐马邑和并州等多个城池。
天可汗被迫无奈,才发兵攻打他们的。
这怎么能怪大唐呢?这样的事情,不管放在哪个国家,恐怕也是不能容忍的吧。”
“我想你也听说过秦灭六国的事吧。
秦强大了,就要向东扩张,这和六国有没有侵犯秦没有关系,而是由于秦国自身的实力来决定的,至于那些不过是个借口。
如今的大唐就相当于当时的秦。
只不过在地理位置上,我们在西边,大唐在东边。
李唐强大了,就会向外扩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初的六国为什么会被灭掉,那是因为他们互相攻伐,不能团结起来,一起对付秦国。
于是秦国各个击破,最后,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所以,我们和其他西域诸国一定要搞好关系,共同对付李唐。
否则,我们就会像秦灭六国那样,被李唐消灭掉。
难道你还没有看出这个形势来吗?”
慕容顺听了,气愤地说道:“我们吐谷浑和大唐之间的关系原来是很好的,都是被你们这些人搞坏了的,大唐已经和我们开通了互市,为什么还要去侵犯人家的边境呢?
既然当初已经签订了和平相处的条约,那么,就不能不遵守。
大唐是强大的,同时,天可汗对中原人和游牧民族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啊。
我建议父亲停止和大唐对抗,遣使投降,并且包赔一切损失,和大唐修复关系,才是正道,否则,祸不远矣。”
天柱王冷笑了一声:“可汗,你听听,他说的这叫什么话,我们这些人拼死拼活是为了谁啊?
你说这样的话,也太叫人寒心了吧。”
伏允可汗也被他们吵得头疼。
此时,慕容孝隽从外面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施礼:“可汗,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伏允可汗见他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就是一皱眉。
“唐军又开过来了。”
“哦,他们不是已经撤兵了吗?距此有多远?”伏允也吃惊不小。
“又卷土重来了,距此大概一百里。”
“大约有多少人马,统兵的大将是谁?”
“目前尚不清楚。”
“废物!连这些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有弄清楚,你们都在做些什么?”伏允可汗怒道。
慕容孝隽吓得把头低下了。
“继续打探!发现什么新情况立即前来报告!”
“诺!”慕容孝隽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此时,又有一名侍卫进来禀报说:“城外来了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叫苏瑰,女的叫苏婉,说是代表大唐平西大元帅前来出使的。”
“苏婉?”伏允可汗想了想,想起来了,“那个丫头的胆子可真大,上次让她跑了,今天她又来了啊。”
“是的,就是上一次来的那个苏婉。”
天柱王一听,愤怒地说道:“上一次,他们到这里来出使,我带人去抓他们,却让他们给跑了,这一次,他们就两个人,请可汗允许我去把他们抓住。”
慕容顺一听,连忙阻止:“父亲,天柱王说得不对,自古以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人家遣使过来,不论什么事,我们都要以礼相待,怎么可以捉拿人家呢?
再说了,我们得先听听人家说些什么,再作定夺,不是吗?”
伏允可汗认为他说得有理:“好吧,叫他们进来!”
“诺!”
那名侍卫得到了伏允可汗的指示,转身离开了大殿。
过了一会儿,苏婉和苏瑰从大殿的门外走了进来。
苏婉在前,苏瑰在后。
苏瑰目光如炬,警惕地看着周围。
大殿内左右还有其他的文臣武将。
苏婉昂首阔步,毫无惧色,走在中间。
她走到距离伏允可汗一丈左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施礼:“大唐使者苏婉拜见可汗!”
伏允可汗把她打量了一番,手捻须髯:“苏婉,你此次前来,又所为何故?”
“回可汗的话,上一次,我们是来找你们和谈的,这一次,我们平西大元帅十分想念慕容顺,所以,想请慕容顺明天上午到两军阵前叙叙旧。”苏婉说到这里,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书信。
慕容顺把那封书信接过,又转交给了伏允可汗。
伏允可汗把那封信打开一看,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说,大唐平西大元帅李承乾向伏允可汗问安,上一次,我们前来与你们签订和平协议,你们不愿意签,天柱王带兵去抓捕我们的使者,甚至想抓捕本元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