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世民:爱卿,朕听说你十分惧内呀!〔求追读〕(2/2)
晚上。
立政殿。
李治已经睡了,长孙皇后正坐在文案内读书。
婢女采湘从外面跑了进来,向她禀报说:“陛下来了。”
“知道了,你下去吧。”长孙皇后说着起身迎接。
“诺!”
时间不长,李世民走了进来。
长孙皇迎上前去,照例把他的外衣脱了,挂了起来,又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李世民在桌边坐下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知为什么,他每次看到长孙皇后心情都会很好。
长孙皇后的美貌让他感到赏心悦目,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长孙皇后非常贤明,知书达理。
记得当年他们成亲之时,李世民十六岁,长孙皇后十三岁。
在长孙氏和长孙无忌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父亲长孙晟便已经死了,兄妹二人被舅父高士廉接过去抚养。
高士廉和李渊的关系要好,通过接触,高士廉发现李世民才华出众,便主张把长孙氏许配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和长孙氏成亲之后,两个人如胶似漆,恩爱有加,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从此,李世民也多了一位良师益友。
长孙氏和一般的女子不同,她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李世民都要征询她的意见,而长孙皇后给出的意见和方案总是能令他满意。
不过,今天,李世民发现长孙皇后的脸色不太好看。
“皇后,你这是怎么了?好像气色有点不太正啊。”李世民语气关切。
“没什么,臣妾问你,数日前,你是不是到终南山去打猎了?”长孙皇后眼神犀利地看向李世民。
“呃,是啊。”李世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事儿,她是怎么知道的呢?
“陛下,可不是臣妾说你,你现在贵为皇帝,一国之君,怎么可以轻易涉险呢?
倘若遇到狮子、老虎之类的野兽,又怎么办呢?
谁能保证你的安全?
万一你有什么三长两短,大唐怎么办?臣妾和孩子们又该怎么办呢?”
李世民一听,明白长孙皇后表面上是在责备自己,实际上暗含着关心:“朕……朕也只是偶尔去狩猎一次,老是在这宫中待着,忒也烦闷了些。”
“那也不行,从今以后,不许你再去打猎或者干一些有危险的事情。”
“朕知道了。”
“臣妾再问你,那天晚上你是不是喝醉了酒?”
“这个嘛,因为那天朕猎得了一些猎物,所以,宴请了群臣,大家总是频频敬酒,不知不觉就多喝了两杯。”李世民解释道。
“你现在可不是十八岁了,酒量已经今非昔比,记得前不久,臣妾还和你说过此事,你是皇上,得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冷静,你怎么可以醉酒呢?
这样对你的身体也不好啊。”
“皇后所言极是。”
“那天晚上你是不是把虎符给弄丢了?”
“呃——,”李世民心想这宫中就没有皇后不知道的事儿,既然她已经知道了,那也就不必再瞒着了,“是啊。”
“你说你这事儿干的,可真够大意的,那虎符是何等重要的东西,怎么能弄丢呢?
幸亏阿史那社尔只是调走了两千骑兵,他若调走两万军队怎么办呢?
记得当年项羽率领三万骑兵便击败了刘邦五十六万的诸侯联军。
倘若阿史那社尔调走数万骑兵,那么,他便可以纵横寰宇了,万一他反对大唐,又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
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你喝醉了酒,你若不是醉成那个样子,会发生这种事情吗?”
李世民想想,也有点后怕:“皇后,你放心,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
“臣妾还听说那虎符是被你的妹妹衡阳公主盗去的,如果当初你答应借两千骑兵给阿史那社尔,不就没有这事儿了吗?
衡阳公主畏罪自杀,幸亏承乾及时赶到,把她救下了,倘若因为这事儿,你逼死了自己的妹妹,世人会怎样看待你呀?”
李世民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低头不语。
长孙皇后双手放在胸前,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臣妾知道你非常不容易,做皇帝本身就很难,想做一代明君,更是难上加难,每天如履薄冰,时时刻刻都要谨言慎行,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啊。”
“皇后,朕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喝那么多的酒了。”李世民也深刻认识到喝酒误事的道理。
“希望你能记住你今天所说的话。”
李世民把茶杯放下,沉吟了片刻,道:“皇后,最近,朕在思考一件事。”
“什么事?”
李世民的表情略显忧虑:“承乾是太子,房玄龄为魏国公,尚书左仆射,但是,朕总觉得承乾和他不是那么亲近,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置啊?”
“你不是希望承乾和大臣之间保持距离吗?这不正合你的心意吗?”
“话虽如此,房玄龄和其他的臣子不一样呀,他饱读经史,腹有良谋,对朕忠心耿耿;
当初,朕遇到他,就好比刘邦遇到了萧何,他就是朕的大管家,每当朕消灭一个割据势力时,大家都在忙着抢金银财宝,他却总是在整理一些文书、典籍和户口档案等等,他管理赋税、筹集钱粮不次于萧何呀;
玄武门之变,他是主谋,若不是他献计献策的话,后果很难设想啊。
承乾若多和他交往的话,肯定会受益匪浅。”
长孙皇后和房玄龄的关系也非常好,于是,她向李世民建议:“既然如此,你何不任命他为太子太傅?”
李世民一听,拍手笑道:“你说得对,这是个很好的主意,朕这就下旨,让房玄龄到东宫做承乾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