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24章 李承乾:姑,我来给你们做月老!〔求追读〕

第24章 李承乾:姑,我来给你们做月老!〔求追读〕(2/2)

目录

两个人见了面之后,城阳公主见杜荷果然长相俊美,风度翩翩。

然而令城阳公主感到吃惊的是,杜荷的胳膊上竟然缠着纱布。

城阳公主不由地问道:“杜公子,你这是怎么了?”

杜荷见城阳公主年岁不大,却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若仙女。

杜荷目不斜视,彬彬有礼。

他叹息了一声:“公主,你有所不知,昨天晚上,我正在房中睡觉,突然来了一名刺客,用匕首刺伤了我的手臂,恰巧惊动了家丁,那名刺客逃之夭夭,否则,后果难以想象啊。”

“会有这样的事?”

“是啊,我也没想到在这长安城中,天子脚下,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你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呢?否则,人家为什么要刺杀你呢?”

杜荷沉思了半晌,道:“除了有一次我没有给越王行礼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事了。”

“你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有可能是越王所为?

可是,他已经离开了长安了呀。”

“我也只是猜测,”杜荷顿了顿,“不知公主今日到此有何贵干?”

“听说你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我今日前来,有几个问题想向你请教。”

“不敢当,有什么问题,我们大家可以一起交流。”

“另外,太子让我捎一份书信给你。”

“哦,太子写信给我了?”

“是的。”城阳公主说着把那封书信从口袋里掏了出来,递给了杜荷。

杜荷打开书信一看,上面大致的意思是说,杜公子才识过人,擅长谋略,有乃父之风。那一日,在朝堂之上,杜公子表现得不卑不亢,令孤很欣赏。

别的就再也没写什么了,杜荷把这封信反复地看了好几遍,心里琢磨着太子的意思。

“殿下有没有说别的?”杜荷表情疑惑。

“没有。”

杜荷沉吟了片刻:“待我回一封书信给殿下,烦请你带给他。”

“可以。”

杜荷取出笔墨纸砚,刷刷点点,写了一封书信,封好,交给了城阳公主。

城阳公主接过书信,揣在怀中。

“杜公子,我想请问一下,《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什么意思?”

嗯?

“咳,咳!”

杜荷的表情顿时僵住,他没想到城阳公主会问他这个问题。

“怎么了?杜公子,这句话不是《诗经》上的吗?有什么不好解释的吗?”

“不是,这句话的确出自《诗经》,意思就是说,在河面上出现了一对雎鸠了,它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然后,把它们捉住关进笼子里。”

“哦,那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有一位姑娘和一个公子喜好踢球,他们俩结伴去踢球。”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又作何解释呢?”

“意思是那位姑娘球踢得非常棒,赢了球,所以,那位公子没有得到球。”

“原来如此,杜公子的见解果然与众不同啊。”

“咳,咳,公主过奖了,这只是在下的一点拙见。”

“你才识过人,风流倜傥,我想请问一下,你是否成亲了?”

闻言,杜荷脸上一红:“没有。”

不知为什么,城阳公主的心头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

“那么,你有心上人了吗?”

“也没有。”

城阳公主的一双美眸看向他:“杜公子出身名门,自身条件这么好,想必是你的眼光太高了吧?”

“也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

“我现在年纪尚轻,尚且没有什么建树,有什么资格谈婚姻大事呢?”

城阳公主把胸脯拔了拔,用手轻抚了一下自己的鬓发:“杜公子说这些,恐怕有点牵强附会了吧?

成家与立业又不是矛盾关系,先成家,再立业,难道不是更好吗?”

“此事还得看缘分。”

“缘分难道不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吗?”

“我觉得我的缘分还没到。”

“你不去争取,怎么知道呢?”

“……”

晚上。

东宫。

城阳公主把杜荷的回信交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把书信拆开,仔细观看,上面大致意思是说,微臣感谢太子殿下的欣赏,无以为报,今后不论有什么事,只要殿下说一声,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李承乾点了点头,心想这个杜荷的悟性还挺高。

随后,李承乾把那封书信丢入了火盆之中。

因为这封信如果落入青雀手中,那么,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皇兄,杜公子在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哦,他什么也没说,我也只是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他给我做了回答。”

“原来是这样啊。

那你问的是什么问题呢?”

“孤问他‘既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

“哦,那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说,既然来到长安了,就在这里好好过吧。”

“杜公子的见解果然精辟呀。”

李承乾苦笑了一声:“那么,你向杜公子请教了哪些问题?说给孤听听。”

“哦,好的。”

于是,城阳公主便把自己去向杜荷请教问题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李承乾听了之后,也很无语,心想就杜荷这水平能做青雀的老师,那能不误人子弟吗?

“你是说杜荷的胳膊受了伤?”

“是的。”

“要紧吗?”

“应该没什么大碍。”

李承乾听了,脸色稍缓,心想难道此事又是青雀所为吗?

最近,长安不得安宁,发生了这么多的事,难道是巧合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看来自己是低估了青雀呀。

低估对手乃是大忌,当初李建成不就是低估了李世民,才会在玄武门之变中,身首异处的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