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21章 苏婉遇刺〔求追读)

第21章 苏婉遇刺〔求追读)(2/2)

目录

闻言,李承乾感慨颇多。

他站起身来为孔颖达倒了一杯热茶,用双手递给了孔颖达。

孔颖达把茶杯接过,呷了一口:“你现在最要紧的是,认真读书,尤其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比如《论语》《春秋公羊传》,还有你父皇最爱看的《群书治要》。”

“老师,你说得很对,可是现在父皇每天给我送来这么多的奏折,孤就是加班加点,不睡觉,也批阅不完,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呢?”

“这——,”孔颖达看了看文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也是一皱眉,“你父皇是在锻炼你处理政务的能力,这本身没有错,但是,你现在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还是要以读书为主啊,书读得少了,哪来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呢?

这事儿,我和你父皇说说,让他少给你分配一些奏章。”

“老师,你就别和父皇说了吧,若是那样的话,他肯定会认为孤想偷懒。”

“不行,我必须得和他说清楚,读书和处理政务这两者要相互平衡,丢了哪一边,都是不行的。

如果将来没能把你培养成才,为师岂不是罪莫大焉?

如何能对得起大唐?

不行,为师现在就去找你父皇。”

孔颖达气的胡子撅起老高,迈大步离开了东宫。

这位孔老先生就是这个倔脾气,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想阻止也阻止不了。

此时,李承乾的耳畔又响起了战略模拟器的声音:【叮!宿主,检测到对方正处于激动的边缘、对方已破防、对方情绪波动异常,现开启模拟选项:

一、赶紧上前阻止他去见你父皇;

二、向他说明自己可以承受读书和批阅奏章的双重压力;

三、任其自去;

请选择!】

李承乾心想这老头子比驴还倔,你越阻止他,他越是要去,因此,第一项不能选。

至于第二项,自己确实也负荷不起,如果每天批阅这么多奏章的话,就没有时间读书;

如果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面的话,那么,奏章就批阅不完,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孤选第三项!”

【回答错误!后果非常严重!请问需要更改答案吗?】

“不用改!”

紫宸殿。

李世民正在读《群书治要》。

他把许多奏折都甩给了李承乾,所以,自己轻松了许多。

魏征侍立在一旁。

李世民的心情还不错,他抬眼看了看魏征:“最近,承乾已经行了冠礼,李泰已经到扬州赴任去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微臣为大唐贺!为陛下贺!陛下为皇帝,承乾为太子,李泰为越王,各居其位。

这就好比一棵树,干强枝弱;

又好比是一个人,大脑和四肢都搭配得非常和谐,血脉畅通。”

李世民红光满面,因为他知道能从这老头子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可真不易呀。

“有李泰驻守扬州,长安以东,朕就不用愁了。”

“陛下,微臣以为陛下的忧患不在于外敌入侵,而在于萧墙之内也。”

李世民听魏征说了两句还算顺耳的话,刚想夸赞他两句,没想到这牛鼻子老道又来添堵了。

李世民一皱眉:“此话何意?”

“陛下,你可真是个健忘的人啊。

前几日,你让常何率领一千禁军把东宫围了起来,然后,把东宫翻了个底朝天,说是要搜查什么桐木人。

且不论是否搜查出桐木人来,你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岂不是由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说明你这个做父亲的不相信儿子。

再说了,太子和越王之间的关系真的是那么友好吗?

微臣以为这件事和李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怎么那么巧,刚一出事,他就到立政殿来了,难道他真的是来护驾的吗?

依微臣看,他是来打探消息的吧?

陛下是个聪明人,还要微臣说得那么透彻吗?”

李世民以手抚着额头,低头不语,因为他也觉得这牛鼻子老道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就在这时,有一名侍卫从外面走了进来,禀报说:“陛下,那个来举报东宫埋有桐木人的人,在狱中自杀身亡了。”

李世民和魏征听了之后,俱是一怔。

李世民摆了摆手,那名侍卫又退了出去。

“陛下,看到没有,此人一死,这叫死无对证。

父子相疑,兄弟不睦,这难道不比外敌入侵,更让人担忧吗?”

“前段时间,承乾生病了,泰儿命人从长白山采了两颗人参,并亲自送往东宫。

因此,朕认为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和睦的,恐怕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李世民还是想以事实说服魏征。

魏征手捻须髯哈哈一笑:“陛下,你就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当初,陛下说要让越王到武德殿居住,微臣反对,陛下就此作罢,放弃了这个想法。

陛下也算是个善于纳谏的人了。

可是,陛下却批准了越王成立文学馆,并且允许他由着自己的喜好招揽人才,那么,微臣想请问一下,你知道他招的都是些什么人吗?

这些人的人品和学识可靠吗?”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朕的事实在太多了,哪能顾及到这些?”

“陛下,据微臣所知,这些人以编纂《括地志》为名,整日躲在文学馆里密谋,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事儿。

原本越王的品质还算不错,但是,和他们这些人在一起混长了,怕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微臣还听说,越王微服私访出宫去了,你知道他去了哪里吗?”

这件事李世民是真不知道,不由地问道:“哦,微服私访?他去了哪里?”

“他去了平康坊北里。”

“什么?这个逆子!他才多点大,竟然到那种地方去!”闻言,李世民豁然站起,气得火冒三丈,“幸亏这小子跑得快,他要是在长安的话,朕非剥了他的皮不可!”

“陛下,你消消气儿,这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还着了别人的道,听说被一神秘的黑衣女子教训了一顿,然后,又把他释放了回来。

他回来之后,就离开了长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