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发家从五亩水洼地开始 > 第405章 甘草西瓜子

第405章 甘草西瓜子(1/2)

目录

张兰猛拍脑门,佯装恍然大悟,称...嫌丈夫嘴笨,怕其卖人参时被店家坑了,昨日,将人参交给了弟弟,托他骑车去镇集上卖了。

她上午又是赶集,又是和面,又是剁馅包饺子,忙得把这件事给忘了。

至于商陆,她割完韭菜,锄一锄旁边的蚕豆地时,发现一株植物的根系,和人参长得很像,便将其挖出来,塞进了枯草中,回头,去娘家走亲戚时,顺便把卖人参的钱要回来。

回头?

鬼知道这个回头,是指多久。

赵刚坚称张兰在编瞎话,目的是...把事情往后拖,拖到息事宁人为止,起身要往屋外走。

张兰没法子,只好立刻去了娘家,再回来时,兜里多了256块钱,神情却很疲惫,一看便知姐弟俩吵架了。

赵刚收了钱,当即将其存入银行,并向媳妇讲述事情经过。

张兰知晓被骗,开始闹腾,说...因为要钱,差点和亲弟闹掰了,赵刚也不惯着,称...再闹就将姐弟俩干出的事传扬出去。

张兰,十分好面子。

闻言,不再闹腾,之后的日常相处中,她时不时会问存折密码,赵刚自然是一个字都没有告诉她。

“唉~”

赵刚长叹一口气。

“结婚这么多年了,我媳妇的心,依旧偏向娘家。

那件事之后,我去木材厂,找了一个装卸木头的工作,一个月16块钱,管一顿饭。

木材厂离我家,有40分钟的脚程,不用另买自行车,上工和下工,走路就行了。”

一辆二八大杠,在有定额票的情况下,售价将近200块,去废品收购站、维修铺,淘自行车零部件,攒够了再托人组装,起码需要1~2年时间。

沈青:“甭管活重不重,先干上几个月试一试。”

赵刚:“我也是这样想的,累上几个月,把女儿一年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赚出来,再考虑支摊做个小生意。

分田到户时,户主分得的田地,要比其它人多,好多人为了能多分一点地,着手分家,并向村里申请宅基地。建房子的人多了,木材厂生意会随之变得红火,人手...自是不够用了。

我也是赶上了好时候,不然,木材厂不会要我的。”

“瓜子...还要吗?”旁边传来一道询问声。

适才,张安掏赵刚布包时,赵刚正在和瓜子摊的摊主讨价还价呢。

“要,来5斤,我买的多,能便宜一点吗?”

“2毛钱一斤,已经是最低价了,再低...我可就要赔钱了。”

赵刚想起来,人群围在摊前看热闹时,耽搁摊主做生意了,于是,他放弃讲价的念头。

“要,原味瓜子和盐水瓜子,各来两斤半,要分开装。”

“好嘞~”

摊主咧嘴一笑,便开始称瓜子。

盐水瓜子,不是表面沾有盐粒的炒瓜子,将生瓜子放入盐水中煮熟,捞出控一下水分,再放到室外晾晒,直到瓜子彻底变干。

很快,摊主称好了瓜子,并收了1块钱。

沈青扫视摊子一圈,目光落在略微油亮的西瓜子上,“摊主,西瓜子是话梅味的吗?”

一般来说,西瓜子有两种口味,表面附有盐霜,是咸口的,表面油亮,是酸甜口的,前者,吃多了口渴,后者,吃多了嘴唇疼。

“不是,是甘草味的,来,尝尝它的味道。”

说完,摊主抓七八粒西瓜子,递给了沈青。

沈青接过品尝,口感微甜,细品又有一点咸,没有一丝药味,带着一股淡淡的甘草香,瓜仁饱满,清脆爽口,坚果味浓郁,还挺好吃的。

“摊主,西瓜子多少钱一斤?”

“2毛5分钱一斤,你要多少?”

“来4斤吧。”

“好嘞,还需要别的不?我这儿有原味瓜子、盐水瓜子、花生、话梅瓜子...吊瓜子,价格都很实惠。”

吊瓜子,是吊瓜的种子,瓜子表面麻麻癞癞,灰棕色中带着一些白霜,瓜仁又厚又大。

吊瓜,别名药瓜、大圆瓜,属于葫芦科,会攀缘。

它结出来的瓜,嫩时带有竖状花纹或者斑点,倒挂在棚架上,特像一个个圆西瓜,熟时瓜皮变成橘红色,便可以砸瓜取子,一颗吊瓜能得70-220粒瓜子。

“不了,称点西瓜子就行。”

其实,他之前在别的摊位,已经称过5斤的原味瓜子了。

“行。”

摊主寻一小号的麻袋,用葫芦做的水瓢,舀起几瓢瓜子,倒入麻袋中。

末了,摸出一个盘秤,将麻袋放进盘子里后,便开始称重。

“4斤一两,算你4斤,给1块钱就成。”

“好。”沈青付了钱,将瓜子丢入背篓中。

赵刚:“沈青,你也是来买年货的吧,要不要一起?买的东西多,讲价也会方便一点。”

沈青:“安宁村离镇集很近,走路用不了二十分钟,便能走到天蓬街。我来的比你早,天蓬街逛得差不多了,正准备离开呢。”

赵刚:“我从麻柳村走到天蓬街,走了一个多小时,年货,也才买了一半。”

沈青:“你继续办正事,我就不打扰你逛街了。”

二人又寒暄几句后,便原地分开了,赵刚往北边走,目标直奔卖发卡的小摊,沈青向南、再向东,离开天蓬街,回到了煤渣路。

很快,沈青走到了取车处,他掏出布条,递给了店主。

店主记性不错,接过布条后,径直走向西南方。

他解开车把上的布条,将两个布条拼成一块,仔细观察上面的图案,见缝隙并未影响图案线条后,道:

“行,把这辆板车拉走吧。”

“好。”沈青卸下背篓,解开捆绑‘月季-背篓’的麻绳,将对联放入挂在车把处的竹篮后,再将剩下的物件,搬进车兜。

店主站在板车胖边,紧盯一米多长、被麻袋裹主的物件,“是...月季,我瞧见顶部的枝子和尖刺了,天气还没回暖,怎么会买它?”

一般来说,开春前后,市面上才会兜售植物幼苗。

沈青:“哦,摊主要盖新房子,想在开春之前,把宅基地清理一下。

那些脱土的月季,便被他拉到镇上来卖了。正巧,我家植物虽多,但是没有月季,便挑一株大的,买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