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数字信号,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启动了!(2/2)
不过仅限于四九城本地的,而在省外的,白杨打算申请一下,看他们的家人是否愿意过来。
若是愿意,就想办法将人给接过来。
……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热情高涨的拥挤在试验车间内,每天拿着一块块芯片焊丝与检测。
成果也没有让人失望,损耗与良率方面,都在白杨的预测范围内。
不过这段时间生产检测下来,掩膜板的损耗与光刻胶的污染,加上各种化学成分的消耗,也让研究所那本就不多的资金开始见底了。
剩下的还要继续推进精度的研究,在一块晶圆上刻蚀更多的晶体管,但这样下去,也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来支持。
根据摩尔定律,每个新型芯片的发展,大体上会包含前一个芯片两倍的容量,而周期大概在两年以内。
按照这个趋势继续上升,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
也是作为今后对芯片性能预测的技术理论。
随着集成电路的稳定,白杨并未第一时间找到了钱副院长那边,而是找到了刘永坦。
“白所长,你找我。”刘永坦坐下后,神色激动的看着白杨。
最近所里计算机研究有重大突破的消息,他也清楚,因此也大概能猜到白杨找自己来的原因。
“半个月前,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已经突破完成,并生产出来2500微米以内,容纳上百晶体管元件的芯片。”
“而我们下一步的数字信号,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究项目,也可以开始启动了。”白杨说着,将手里的资料递了过去。
雷达主要依靠的就是无线电,初期的无线电用于电报,发射的电磁波并未有太大的含义,只是通过长短来表达其特定的含义。
而这个年代主流的模拟信号,便是将力、热、声和光等,用传感器采集起来,而后变成电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连续的波形波段。
至于白杨刚刚所说的数字电路,已经开始使用逻辑门,与门、非门、或门等,信号也不再是连续的,而是二进制的0和1。
随后通过0和1的各种组合,成为了各项信息。
而这就需要稳定且精确的检测与计算,在信号方面,数字信号无论传递多远,即使信号不清晰,只要能识别出来,就能获取到精确的信息。
0就是0,1就是1。
“咱们的913战机能否实现超视距打击,可就全看你的了!”白杨对于刘永坦是很有信心的。
除了对方未来是雷达领域的大佬之外,还有脑海中所接收到的技术资料。
“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刘永坦自信的保证道,随即还觉得不够,又问了一句。
“我记得还有导弹导引头的研究项目,要不要一起开展。”
“不用,还是一步步来!”
“等到雷达技术突破之后,导引头的制导系统研究也就会轻松许多。”白杨摇了摇头,说着,将手里整理好的资料递了过去。
“我一会就去中科院一趟,找计算机研究所的华先生帮忙,筹备一下计算编程方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