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宝玉的大名在唐诗里(2/2)
又比如杜甫《月夜》中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江汉》中的: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让我们反复的读这些诗,我们读的多了,再体会到红楼梦中的意向,自然就会领略其中的滋味。
我们明白了贾宝玉代表大明,薛宝钗代表满清,再读这些诗,就会明白,作者为何说他们的名字都在唐诗里,这些诗里很多都有“明”字和“清”字,或意向符号相同月,水等这些字眼。
所以贾母让大家别叫小名了,隐含的意思就是让大家叫大名,“大名”就是“大明”,所以不明写,却让大家叫他“大明”。
宝玉是“明”,宝钗是“清”,这些名字确实在唐诗里,而所谓的贾璋,贾玑,贾瑛,在唐诗里却找不到,而且如果真是这些名字,那就也没有什么不能写的,作者完全可以写出来,所以这些名字都是错的。
而且按照“经得起推敲”这个原则,如果贾珠,元春,贾璋这个名字组成朱元璋,那么贾政应该是朱元璋他父亲,所以这不符合香菱说的“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
那么理解了宝玉的大名就是“大明”,他代表的是作者的故国,只解读到这一步还不足以理解这本书的伟大。
我们要将围绕宝玉展开的故事里隐去的真事都解读出来,才是作者想要我们做到的。
要从中明白大明是如何亡的,我们后人需要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如何避免再次重蹈覆辙,需要防范哪些小人,哪些弊政,才是破解背面故事的真正意义。
作者不写明宝玉大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如果写了,那么宝玉的隐射对象就固定了,限制了隐射的范围,我们通过前文的破解可以知道,在各种具体的情节里,宝玉的隐射会有不同,所以不说明反而更好。
最后我们再读一下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把“月亮”看做作者的故国大明,再体会一下作者让我们读这些诗的意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