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韩居泰的诗意与关怀(2/2)
韩居泰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只觉茶香清冽,回味无穷。他赞叹道:“好茶!不知此茶有何来历?”
元彻笑道:“这是寺中自种的野茶,虽不及名茶珍贵,却别有一番风味。”
韩居泰点头道:“果然是好茶。大师能在这深山之中,种出如此佳茗,实在难得。”
两人谈笑间,韩居泰心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他放下茶杯,叹息道:“大师,此地虽美,但百姓的生活却颇为艰辛。我这做父母的,心中实在难安。”
元彻淡然一笑,道:“大人心怀百姓,乃是难得的好官。只是世事无常,大人也不必过于忧虑。”
韩居泰点头道:“大师所言极是。只是身为父母官,心中难免牵挂百姓。但愿这古田的农田能肥沃百里,百姓安居乐业,我便能安心了。”
元彻笑道:“大人心怀天下,实在令人敬佩。贫僧虽为方外之人,但也愿为百姓尽一份力。”
韩居泰起身行礼道:“多谢大师开解。在下今日能与大师相谈,实在是三生有幸。”
元彻摆手道:“大人不必多礼。贫僧不过是个普通的僧人,倒是大人的诗作与胸怀,才是真正的传世之宝。”
韩居泰谦逊道:“大师谬赞了。在下不过是借诗抒怀,倒是大师的修行与建寺之事,令人肃然起敬。愿今后能常来此处,与大师结个善缘。”
元彻点头:“白云寺随时恭候大人的到来。”
离开白云寺前,韩居泰挥毫写下了一首诗,将其刻在了寺旁的石壁上。诗云:
岩边古刹隐云端,四望岚光翠径攒。
双涧汇流穿石罅,两峰高峙俯江干。
桥回路转烟添锁,林密岩幽夏亦寒。
安得桑麻肥百里,携琴时爱枕流弹。
这首诗既描绘了白云寺的清幽之景,又抒发了对百姓生计的关怀。他在诗中提及“安得桑麻肥百里”,正是表达了作为父母官的心愿,亦展现了他对民众的深切关怀。
韩居泰的题诗因兼顾山水之美与民生之思,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后人若追寻他的足迹,或许也能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