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回:卧龙之名(1/2)
第三百二十二回:卧龙之名
黄昏时分,一望无际的天空逐渐由澄澈转为晦暗,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苍穹豪迈”的感觉。
刘表默默地走在广袤的原野上,只有银色的繁星和淡淡的月影相随。
这次拜访卧龙之行,很显然是失败的,刘表不得不忧心起荆州的未来,他突然勒住马,茫然地环视着旷野的氤氲,身处那条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道路,他想起了自己十多年前单骑入荆州的场景,不禁连声叹息。
颖川有位着名的大儒,叫做石韬、字广元,他去过天下很多州郡游历,最后选择在荆州的南阳郡落脚。
从桓帝的时候开始,荆州南阳郡的好学之风就开始盛行,当时流行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政治学说,试图对儒学进行新的阐释,以解答当下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所谓的林泉之地,必有百鸟聚集,自然有许多名士因为仰慕荆襄的学风,齐聚于此,其中的佼佼者就有颖川的石韬、石广元,汝南的孟建、孟公威,博陵的崔钧、崔州平。
卧龙刚到荆州的时候,只有十七岁(刘协生于公元181年),这几年他跟着王越在天下各州游历,尝尽了世道的艰辛,他为了完成心中的大业,选择拜石广元为师,在他的门下学习。
第二年,石广元就带着一众弟子外出游学,当时跟着他出行的,就有胸怀一剑治天下的刘协,虽然这个时候的刘协只有十八岁,但是石广元从来不轻视他,因为他从刘协的身上感觉到了一种帝王之气。
两年的游学生活,让刘协的见识增长了不少,他选择离开石广元创办的学府,前往当年刘表送给自己的隆中隐居,并把自己隐居的地方,命名为“卧龙岗”。
一日,孟公威来拜访卧龙。
“我想近日返回故乡,今天是特意来和你告别的。”
孟公威道。
“公威兄为何突然要回故乡?”
刘协默默地凝视着孟公威,不解地问。
“现在的襄阳太平静了,学子们每天就是研究学问,批评当下的时政,过着惬意舒适的生活,但是我总感觉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我故乡汝南郡的黄巾之乱已经被平定了,听说是朝廷的安国公所为,我想回去看看,这个安国公是如何治理汝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