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引导领导的思路(2/2)
李晓阳和苏玉梅同时点头,齐声应道:“知道。”
马本亮接着发问:“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过这些台阶,有的台阶又高又多,比如法院、公安等;但有的台阶却很少,甚至压根没有,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李晓阳沉思片刻,说道:“嗯……我琢磨着,法院门前设置那么多台阶,可能是为了彰显这些单位高高在上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吧?”
马本亮点点头,肯定道:“没错,有这方面的因素。不过,你们知道在商业场景中,台阶会产生多大影响吗?”
李晓阳和苏玉梅双双摇头,表示并不清楚。
马本亮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之色,说道:“你们知道我们开发的楼盘,一层底商的台阶有多少个吗?”
苏玉梅疑惑道:“我还正纳闷呢,你咋老提台阶的事儿。我知道你们盖的楼,底商台阶就一个,可我就是不明白,你为啥非得坚持这个原则。”
马本亮娓娓道来:“小区住宅楼的底商,本质上属于商业机构,那它们的目标是什么呢?从宏观层面讲,是为人民服务。”
苏玉梅听了,嗔怪地白了马本亮一眼,说道:“少跟我来这套官腔,说白了,不就是卖东西赚钱嘛。”
马本亮也不恼,依旧笑眯眯地回应:“从结果看,这两者并无区别。你想想,老百姓去买东西,是乐意少爬几个台阶,还是多爬几个台阶呢?”
李晓阳略作思考,说道:“要是我去买东西,肯定希望台阶越少越好,最好一个台阶都没有,对吧?”
马本亮点头肯定:“没错,确实是台阶越少越得人心。不过,台阶也不能完全没有。咱们西山县本就地处山区,县城地势起伏不平,一到下雨天,要是不设台阶,很容易出现雨水倒灌的情况。所以台阶还是得有,但我们把数量减到最少,只留一个台阶。”
李晓阳瞬间恍然大悟,说道:“哦,我懂了。台阶越多,老百姓就越不愿意光顾这样的商店,生意自然就越差。同样的道理,对应到电商基地的选址上,在县城内、县城外,尤其是远离县城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去的人少,发展前景自然不被看好,这么理解没错吧?”
马本亮神色悠然,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李晓阳随即又面露苦恼之色,说道:“可这只是咱们基于生活经验的朴素认知,没有理论依据,恐怕很难说服领导。”
马本亮不慌不忙地说道:“这当然有理论支撑。你学的是企业管理,应该清楚在企业管理中,消费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都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李晓阳连忙点头,应道:“这个我知道。”
马本亮接着说:“门前那高高的台阶,在一定程度上会在顾客和商店之间营造出心理距离感。而且顾客每登上一个台阶,进入店铺的决策成本就会增加一分。职业投资人熊斌指出,商店门口的台阶若高于四级,客流量会减少30%。还有些投资家认为,门店门口每多一个台阶,客流量便会减少10%。当然,这些目前只是经验之谈,还没有严格的科学研究报告作为定论。”
李晓阳听后,不住点头,脸上满是欣喜,说道:“哎呀,有这些就足够了,我觉得拿这些去跟县领导汇报,完全能说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