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中坚人才(1/2)
【而从这个问题可以延展到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起义军中,对人才的培养不足,或者说,起义军中没有一批足够可靠的人才。】
【这个人才,指两方面:一来,是在领兵或者治理内政方面拥有才能的人才;二来,是在立场心性方面足够坚定,在危急和正常状态下都足以放心依靠的人才。】
【在领兵打仗或者治理内政方面的人才,暂且不提,毕竟一定要说的话,那朱温也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才能不是?】
【但是在立场心性方面足够坚定,同时也具有一定基本才能的人才,起义军中,是真的没有。】
【打天下这种大事,向来都不是一个人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够达成的——一个好汉三个帮,总得有一批自己的坚定支持者,形成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才不至于在危难之际,直接内部崩塌,树倒猢狲散。】
【是的,这也是前面提到的黄巢军中本来还存在的一定的优势:中坚力量。】
【只不过,起义军的中坚力量虽然不是没有,但在这等危难之际,或者说在需要做关键决定的时候,这股中坚力量却并不够“中坚”——黄巢也好,仅剩的支持者也罢,就陷入了孤掌难鸣的境地。】
【而整个起义过程,黄巢带兵共计十年时间,但能够有些名堂的人少之又少,杰出之辈同样寥寥无几,朱温虽然闯出了名堂,但显然不是起义军的坚定支持者。】
【这就是黄巢的一大失败:虽然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如果只有武器而没有批判,那也难以聚集到真正的支持者,大多也就是追求富贵、可胜而不可败的人罢了。】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如果所有人都认同并愿意坚持某个理念,并且这个理念还能让更多的百姓接受,那么,单纯的理论就会拥有力量。】
【这一点可以以黄巾起义为例。】
“黄巾起义确实如此,通过一个不知真假的理念,拉拢到了那么多人。”刘秀评价道。
作为打天下的人,他也深知聚集人手的困难,特别是在已经有一定人手之后,想要进一步扩充的时候,确实会遇到不小的困难。
因为,本来就愿意加入队伍中的人,以及容易被说服加入队伍中的人,在之前就已经全都加入进来了;剩下的人,就是那些对加入队伍完全不感兴趣甚至有些抵触,或者非常不容易说服的人。
这些人,想要让他们愿意加入,壮大力量,并不容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