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黄巢·影响2·五代(2/2)
——读书人,确实是这样啊!
虽然不少时候也很正常,但是有些时候,就是会干出一些他们根本理解不了的事情。
这还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读书人,像是那些最顶尖的读书人,能够写书、能够决定这段历史叫什么的那种读书人……可能,他们更加无法理解吧。
所以,那些读书人用五代表示五代人,来形容这个时期所延续的时间,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方面,黄巢起义确实成功地沉重打击了原本的高门士族群体,几乎是彻底摧毁了这部分群体的势力,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由于他进入长安太过迅速,所以很多高门士族并没有来得及逃走,以至于出现了“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景象;】
【而在之后,在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和唐朝乃至隋朝以及之前的时期大相径庭;虽然依旧要讲究一些“门当户对”的观点,但是这和以往那种对门第门阀的关注已经截然不同。】
【门阀士族、门阀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变得衰微,正是黄巢起义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整个唐末农民起义的重要成果。】
这是在前面就已经知道的事实,所以许多人对此并不激动。
但是,也依旧感慨万千,特别是之前两晋时期的百姓,以及寒门中人。
“这门阀士族就这么没了啊……”不少当时的百姓喃喃道,这个事实,他们早已知晓,毕竟从前几个故事开始就总是会提到门阀士族的消亡。
但是,每次听到这个事实,每次听到这个发展,他们的心中也总是会翻涌起一些不知名得到情绪。
——并不激烈,但总也能够让人感受到。
门阀士族,总会消亡的,这并不是一个永恒不变、万年存续的,如同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的规律;门阀士族,最终的消亡原来是这样的惨烈……
而一众寒门之人,心情就要更加复杂了。
要说门阀士族的制度对他们好不好,那也不见得好,毕竟他们又不是那种高门士族,也不是中层,而是最下层的那一部分,如今的这种制度下,即便他们有才华,有抱负,也难以施展。
出身就限制了他们的一切可能。
而那些高门子弟,即便没有什么才能,也一定能够获得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拥有不小的权力和影响力……
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他们确实是这一个体系的最然“寒”,可是和那些庶人还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一套体系完全不复存在,对他们或许是有些利处: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华来决定自己的地位,而不是只看出身;但这也确实没有那种门第带来的区别了……
说实话,确实让他们心情复杂。
---
以及,五代十国的名称真的不是这个意思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