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报仇(2/2)
反正,对于他们这些已经活了有些岁数的老东西而言,这种情况是他们更喜欢的。
与年长的人不同,一些年轻人虽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确实对于这种不太爽快的方法不太喜欢:“虽然确实是这么说,但是有时候就是感觉有点憋屈……”
“咱们是知道迟早要报仇的,但是总有那些不长眼的小人,一见咱们没有立刻报仇,就开始嘲讽、就觉得咱是软柿子……”
-
对于黄巢的做法,大多数皇帝和官员们都显然并不赞同。
“黄巢想要为孟楷报仇,但其做法显然不够理智,这可不是一个合格的首领应该做出来的事情。”刘邦对此只能摇头。
大家都是人,心里面自然都会有些情绪,都会面对事情产生仇恨或者欢喜之情——但作为一个人的同时,如黄巢这样的人,他还是一方势力的首领。
作为势力首领,那就不能像是寻常人一样,随心所欲地随着自己的情绪而作出决定,做下事情,这是对自己的身份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未来、自己的野心、自己的部众的不负责。
黄巢看重孟楷,对于孟楷战死心怀恨意,这很正常;
但是作为一方势力首领,他要做的,可从来不是被这样的情绪占领所有的思绪,而是应该用理智的状态来分析当前的局势:
自己战败退出长安,唐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成功打下了蔡州,还招揽了节度使秦宗权,合并了秦宗权的残部;陈州确实想要打下来,但是这是块儿硬骨头,不仅一直没有打下来,还让自己损兵折将……
当前,陈州同样不好打下来;唐军也依旧在后方。
如果自己选择进攻陈州,那么留给自己的有多长时间?自己能够承担的兵力损失又有多少?如果选择在陈州这边停留一段时间,那唐军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进展?
倘若打不下来陈州,那么下一步要往哪里去?军中可能会有什么反应,自己该如何应对?……
仇恨归仇恨,报仇归报仇。
能屈能伸,看得清局势,拎得清情况,做得了判断,下得了决策——这才是一个势力首领应该做的。
当然,大多数势力首领都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刘邦对此深有体会。
要是大家都能有这样的境界,那他想要建立大汉,恐怕是难上加难。
而被种种东西冲昏头脑的人,也从不只是黄巢一人;纵观这几个故事中的主角,他们最终走向失败的一个原因,也都是没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
当然,对于黄巢而言,他围攻陈州这个决策,确实是大错特错、影响深远。
——刘邦已经能够充分确定,黄巢恐怕是被陈州拖住了不短的时间,很可能就是在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