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饶毅:转基因的发展对我本人不利(2/2)
总之,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就拿农作物领域来说,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能将特定基因转入农作物。比如,把抗病虫害的基因导入,让农作物自身就能抵抗病虫害,大大提高了产量。”
“大家可能担心这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其实完全不必。这些抗病虫害基因的产物,对人体细胞毫无作用,因为它们的作用靶点只针对农作物的致病害虫。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抗生素,能有效杀死细菌,却不会伤害人体细胞。”
饶毅稍作停顿,接着强调:“更重要的是,转基因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有利于环保。2010年国家科学院的公开报告就指出,随着农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的提高,我们可以大幅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大家想想,以往大量喷洒杀虫剂,不仅污染土壤、水源,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转基因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这对我们的地球家园来说,是多么大的福音啊。”
潘建伟在一旁点了点头,说道:“饶教授说得很清楚,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原理,都解释得明明白白。”
饶毅教授继续说道:“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同样大放异彩。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生产肝炎疫苗,这些成果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状况。单克隆抗体治疗疾病,尤其是一些肿瘤,能达到传统化学药物难以企及的疗效。所以说,转基因技术无论是对农业还是医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小平等人连连点头。
饶毅的目光扫视一圈众人,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继续说道:“再谈谈转基因食品标记问题。现在国际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标记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有些国家要求强制标记,认为消费者有知情权,应该清楚知道自己购买的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而有些国家则认为,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无需特别标记,过度标记反而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让大家无端恐慌。”
“但不管怎样,标记问题应该基于科学的评估和理性的判断,而不是被一些不实的舆论左右。我们不能因为对转基因技术的不了解,就盲目地要求标记,或者因为恐惧而抵制转基因食品。”
“再说说反转基因势力。这股势力是那些明确主张无论如何都不能批准转基因农作物的极端分子。他们的行为很值得玩味,有时会用其他看似合理的名目来掩盖其全面反对转基因的实质。”
“他们热衷于传播西方阴谋论,还有一些早就被科学否定的谣言。比如,说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绝育、致癌,这些毫无根据的说法被他们传得沸沸扬扬。但他们根本不在乎事实究竟如何,只是一味地制造恐慌。”
“大家想想,如果任由这股势力得逞,那对大夏国的转基因研究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这可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转基因动植物研究者们普遍的看法。很多转基因研究者跟我透露,他们现在对自己的项目进展缓慢感到无奈,甚至有人说,反正做了研究成果也无法推广应用,还不如把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对自己更有用的研究上。”
“长此以往,大夏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将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我们不能因为少数极端分子的反对,就放弃了科技发展的大好机会。转基因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无论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还是推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以理性的方式去发展它,而不是被无端的恐惧和谣言所左右。”
饶毅教授目光炯炯,继续说道:
“我一直不赞成长期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在中美两国仍存在诸多矛盾的当下,长期依赖他国农作物,潜藏着巨大隐患。要改变中国对外国进口食物依赖逐渐增加的现状,发展我国自身的技术是关键环节。”
“一般人对转基因安全的关切是合理的,不能简单粗暴地划分为反对和支持转基因两大阵营,而应兼顾粮食需求和食物安全两方面展开讨论。转基因领域的专家应当多向大众介绍转基因工作及其安全性,科普作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或许大众更容易理解。负责任的媒体记者也应深入了解后进行深度报道,而不是每次都被动应对舆论。”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如果对转基因有疑问,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介绍,像英文的wikipedia和中文的百科知识。每一次关于转基因的谣言,都已被证实不可靠。在这个谣言极易扩散的时代,大家千万别陷入‘三人成虎’的困境,别成为被不实言论误导的受害者。”
“国际科学界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态度十分明确,绝非模棱两可,还常常耐心地向大众解释。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众多国际科学和医学组织,都对转基因食物持支持态度。比如,最近美国最大的科学协会,也就是《科学》杂志的出版者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2012年10月25日发布了有关转基因食品标记问题的相关内容,这充分表明了国际科学界的态度。”
饶毅教授目光坚定,语气激昂又斩钉截铁:
“我必须再次强调,我愿以法律责任作保,转基因的安全性在全球生物学界毫无争议,一丝一毫都不存在!那些企图抹黑转基因技术的言论,不过是无稽之谈。
回顾过往,那些所谓质疑转基因安全性的论文,全球范围内接近70年时间也就仅仅30来篇,而且无一不是漏洞百出。实验设计上的严重缺陷,数据统计的错误解读,使得这些论文根本就站不住脚。科学界迅速行动,通过严谨的重复实验和深入分析,将这些不实论断一一推翻。而那些炮制论文的作者,在铁证面前,也基本都低下了头,承认自己的错误。”
“可如今,仍有不少人深陷不实言论的泥沼,对转基因技术充满恐惧与误解。这背后,是谣言传播的速度远超科学普及的速度。虚假信息往往披上夸张、惊悚的外衣,借助网络迅速扩散,抓住大众的恐慌心理,让真相被掩埋。”
“可即便真相大白,有很多人还是选择性忽视,宁愿相信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长此以往,不仅会阻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更会让我们错失解决粮食危机、推动农业革新的大好时机。所以,科普工作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要让科学的声音盖过谣言的喧嚣,让大众真正的认识、接纳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