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316章 法海真经

第316章 法海真经(2/2)

目录

赵亚夫走上前,神色庄重地介绍道:“这就是古法海洞,是法海和尚当年修行的地方。历史上真实的法海是一位值得敬重的高僧。”

张启和饶毅教授凑近洞口,往里张望。

只见洞内空间狭小,仅能容纳几人,墙壁上有几处烛台的痕迹,想必是当年法海在此修行时用以照明的。洞的深处有一尊小小的法海塑像,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透着几分庄严。

饶毅教授感慨道:“没想到在这小小的山洞里,曾诞生过一位对金山寺影响深远的高僧,历史和传说交织,让人感慨万千。”

张启也连连点头:“是啊,赵老,听您这么一介绍,对法海和尚肃然起敬,也更能感受到金山寺深厚的历史底蕴了。”

赵亚夫说:“我们大伙一起进去拜一拜这位法海大禅师吧,聊表敬意。”众人纷纷点头,鱼贯而入。走进洞内,他们并未下跪,而是双手合十,微微弯腰,向法海塑像表达着内心的敬意。

张启是最后一个拜的,当他的目光落到法海雕像的眼睛上时,一股神秘的感觉猛地涌上心头,仿佛被卷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张启下意识地用神识一扫,竟发现雕像里面有一个神秘的漩涡。

他好奇心顿起,小心翼翼地将神识探进去,刹那间,如同被卷入一个神秘的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浩瀚无垠,星辰闪烁,无数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转。其中,有一颗最亮的行星散发着奇异的光芒,吸引着他的注意。张启刚一探测,便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了进去。

等他回过神,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神秘空间,空间中央悬浮着一本散发着微光的古籍。张启定睛一看,上面写着“法海真经”四个古朴大字。

他试着用神识触碰古籍,瞬间,无数信息流如汹涌的潮水般直接涌入他的脑海。张启只觉脑袋像是要炸开了,胀痛无比,他双手抱头,差点站立不稳。然而,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努力去适应这股强大的信息流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适应下来,脑海中开始清晰地浮现出法海真经的内容。原来,这是一套高深莫测的修行功法,功法分为多个层次,每一层都蕴含着天地至理。从基础的灵力吸纳,到高深的法则领悟,每一步都精妙绝伦。修炼到极致,竟能开天辟地、再造乾坤。

张启心中暗自惊叹,没想到法海大师不但是一位得道高僧,还是一位修行的绝世高人。以他能创立法海真经的程度,必定已经得道飞升。

张启激动万分,他知道,自己这是又得了一场天大的机缘。他缓缓退出这个神秘空间,回到现实的法海洞。看着眼前依旧庄严肃穆的法海雕像,张启心中满是敬畏与感激。

在旁人看来,张启只是在法海雕像前多停留了一瞬。可对张启而言,这一瞬间,却仿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修行岁月。

他退出神秘空间后,表面上神色平静,可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赵亚夫和饶毅教授并未察觉张启的异样,拜完法海禅师后,便招呼他继续前行。

三人沿着山路继续攀登,一路上,赵亚夫依旧滔滔不绝地介绍着金山寺的历史典故和奇闻轶事,但张启却有些心不在焉,脑海里全是《法海真经》的内容。他一边走,一边在心中默默梳理着那些复杂而又精妙的修行法门,试图从中领悟更多的奥秘。

饶毅教授见张启一直沉默不语,关切地问道:“小张,你怎么了?是不是太累了?”张启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没事没事,教授,我就是被这金山寺的景色和历史震撼到了,一直在回味。”

赵亚夫笑着说:“这金山寺的魅力就在于此,每一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再往上走,就能看到金山寺的标志性建筑慈寿塔了,那可是金山寺的精华所在。”

三人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便映入眼帘。阳光洒在塔身,金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三人来到塔门前,发现登塔需要门票。赵亚夫立刻掏出钱,热情地说:“我来给你们买门票,咱们上去好好看看这金山寺的全貌。”饶毅教授赶忙阻止,说道:“别别,不要花钱了,咱们就在周围转转也挺好。”

两人推脱再三,最后还是没有买门票,便绕过了塔,继续往山上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金山寺顶上的一个亭子。亭中有一口古老的青铜钟,岁月在钟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悠悠往事。亭子旁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江天一览”四个大字。

赵亚夫指着碑上的字,兴致勃勃的讲起了历史典故:“你们知道吗,这‘江天一览’四个字可有来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这金山寺。他一时兴起,想要提笔留字,就写下了‘江天一览’。可写到‘览’字的时候,乾隆皇帝竟然忘了这个字怎么写。在皇帝面前,谁敢轻易这个提醒啊,大家都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尴尬的时候,大学士刘墉灵机一动,他快步上前,‘扑通’一声跪下,说道‘臣今见驾’。你们猜怎么着,这‘览’字的繁体写法,里面恰好就包含了‘臣今见驾’这几个字的部分笔画。乾隆皇帝一听,恍然大悟,不动声色地就把这个字写好了,化解了这场尴尬。”

张启和饶毅教授听得津津有味,不禁为刘墉的机智赞叹不已。三人围绕着亭子,一边欣赏着周边的美景,一边继续谈论着这有趣的典故,沉浸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

一会儿,众人在亭中坐定,极目远眺,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腾不息,江面上波光粼粼,船只往来穿梭,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寺的建筑错落其间,飞檐斗拱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古朴庄重。

饶毅教授不禁感慨道:“这古城镇江不愧享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啊!眼前这美景,融合了山水的灵秀与历史的厚重,实在是令人陶醉。”

赵亚夫微笑着点头,接过话茬:“是啊,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都被镇江的风光所倾倒,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像辛弃疾就曾在此留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千古名句,说的便是镇江北固山的壮丽景色,其实镇江处处皆风景,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韵味。”

张启也被眼前的美景震撼,眼中满是惊叹:“以前只是听闻镇江的大名,这次亲身前来,才真切感受到它的魅力。赵老,您在这生活多年,肯定还有不少关于镇江美景的独特见解吧。”

赵亚夫来了兴致,手指向远方:“你们看那长江,它不仅是一道自然景观,更是镇江发展的见证者。沿着江边漫步,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又能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再看这金山寺周边,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枫叶似火,冬天银装素裹,无论何时来,都有不一样的惊喜。”

三人就这样坐在亭子里,一边欣赏着眼前的如画美景,一边畅谈着对镇江的喜爱与赞叹,不知不觉间,太阳渐渐西斜,给整个金山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