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杨振宁的5块钱盒饭(2/2)
几人围坐在一起,边吃着盒饭,边热烈地交流着。这时,陈骏校长突然放下筷子,笑着说道:“你们别看这5块钱的盒饭,背后还有个故事呢。”
这话一出,瞬间激起了大家的好奇,施一公、饶毅和张启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投向陈骏校长,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陈骏校长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那是六年前,我去北京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当时参会的最大牌学术大咖当属杨振宁教授。那时杨振宁教授作为外宾身份参会,接待规格本就与国内学者不同。就拿这会议用餐来说,当时国内的学者们参加学术会议都是吃5块钱一份的盒饭,而会务组给杨振宁教授安排的是30块钱的盒饭。”
“可你们知道吗?”陈骏校长微微顿了顿,眼中满是敬佩,“杨振宁教授得知后,果断拒绝了那30块钱的盒饭,他说‘我不能搞特殊,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也要吃5块钱的盒饭’。就这样,杨振宁教授主动和大家一起吃起了5块钱的盒饭。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杨教授的这一举动钦佩不已,他不仅在学术上是我们的楷模,在为人处世方面,更是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听完这个故事,施一公感慨道:“杨教授的境界和风范,实在令人敬仰。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饶毅也点头赞同:“是啊,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这种品质,正是我们现在年轻学者需要传承和发扬的。”
张启坐在一旁,心中满是震撼,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要像杨振宁教授一样,在学术道路上保持初心,坚守原则。
陈骏校长清了清嗓子,神色间满是敬重,又缓缓说道:“回想起那时候,杨振宁教授经常受邀回国参加各类学术会议。那时他还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长期居住在香港,可每一次收到国内的邀请,无论工作多么匆忙,他都从不推脱。”
施一公好奇地插了一句:“那杨教授来回奔波,路上一定很辛苦,会务安排方面想必也很复杂吧?”
陈骏校长微微点头,接着说:“确实,本以为接待杨教授这样的学术巨擘,在交通和住宿安排上得格外费心。可你们知道吗?杨教授刚收到邀请,就主动联系了会务组。他的声音温和却坚定,在电话里说:‘我很感谢国内的邀请,能和大家交流学术我也很高兴。但有一点,机票我自己来买,绝不能给国内的主办方增加负担。’
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哪能同意啊,连忙说:‘杨教授,您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这机票钱怎么能让您自己出呢,这都是我们应该安排的。’
但杨教授却笑着拒绝道:‘大家的心意我领了,可我不想搞特殊,能为国家的学术交流出份力,我就满足了,这些小事就别麻烦大家了。’
就这样,无论出席哪个城市的学术会议,不管是短程还是长途,他都自掏腰包购买飞机票。”
众人静静听完陈骏校长的讲述,一时都沉默不语,心中满是震撼与感动。
施一公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慨:“杨先生的境界,实在是让我们望尘莫及。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本可以享受优渥的待遇,却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愿给主办方增添一丝负担。这样的大家风范,是我们科研工作者永远的楷模。”
饶毅也不住的点头,眼神中满是敬佩:“是啊,杨先生一生都在为科学事业拼搏,还时刻心系国内科研发展。他自掏腰包往返参会,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彰显出他对祖国科研的无私奉献。想想我们,更应该以杨先生为榜样,在学术道路上不忘初心。”
张启坐在一旁,内心更是被深深的触动,他激动地说道:“以前只是在学术着作和新闻报道里了解杨教授,没想到他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令人敬仰。这对我来说,不仅是激励,更是一种鞭策。我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将来也能像杨教授一样,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