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298章 亚洲生物学大会

第298章 亚洲生物学大会(2/2)

目录

张启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紧盯着舞台上的颜宁。其实上一世的时候,张启和颜宁也是彼此认识的,当时虽然二者没有什么频繁交集,但是颜宁对身为资深院士的张启那是满心崇拜。

只见颜宁打开手中的激光笔,身后的大屏幕上随之展示出一系列精美的实验图片和复杂的数据图表。她的声音清脆而富有感染力,开始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从如何巧妙地运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膜蛋白的三维结构,到这些结构对于理解细胞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机制的重要意义,每一个细节都被她讲解得清晰透彻。

台下的学者们听得如痴如醉,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有的则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舞动。当颜宁讲到关键的研究突破点时,会场内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在演讲过程中,颜宁还分享了团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最终攻克了这些难题。她的讲述不仅让大家了解到科研成果背后的艰辛,更激发了在场年轻科研人员的斗志和热情。

随着颜宁的演讲接近尾声,会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纷纷举手提问,颜宁耐心地一一解答,与台下的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这场演讲,不仅展示了颜宁在膜蛋白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她对科研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上午的学术报告在热烈的氛围中持续进行,每一位演讲者都带来了前沿且富有深度的研究分享,台下的学者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颇丰。

随着时间的推进,终于到了上午的第十个演讲者,也是会议行程中上午的最后一位演讲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主持人满怀敬意地介绍道:“接下来,有请大夏国的朱作言院士,他将为我们带来关于转基因鲤鱼的研究成果分享。朱作言院士在鱼类基因工程领域有着开创性的贡献。”

朱作言院士稳步走上台,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学者的睿智与沉稳。他微微点头,向台下的同行们致意后,便开始了讲述。“在我的科研生涯中,深受童第周教授的影响。在童第周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合作完成了鲤鲫间的细胞核移植,这为后续的鱼类基因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朱作言院士的声音浑厚有力,带着岁月沉淀的质感。

随后,他将话题引入到转基因鲤鱼的研究上。“我们所研究的转基因鲤鱼,有着诸多优势。通过基因技术,我们将特定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基因组中。”大屏幕上切换出转基因鲤鱼与普通鲤鱼的对比图片和相关数据图表。“从生长速度来看,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比普通鲤鱼提高了约40%。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养殖周期内,养殖户能够获得更多的产量,极大地提高了渔业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转基因鲤鱼对饲料的利用率也更高。”朱作言院士指着图表上的数据继续说道,“在饲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一特性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从肉质角度来说,经过严格检测,转基因鲤鱼的肉质与普通鲤鱼并无差异,同样鲜美且营养丰富,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台下的学者们听得全神贯注,不少人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还有人拿出手机拍下屏幕上的数据。朱作言院士的研究成果,不仅让大家看到了转基因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解决全球粮食与蛋白质供应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很快,上午的会议就结束了,散场休息。

饶毅教授带着张启,径直朝着施一公走去。施一公也看到了他们,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三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寒暄起来。

“一公,这次大会办得真是太成功了,汇聚了这么多优秀的生物学家,大家思想碰撞,收获满满啊。”饶毅教授笑着说道。

施一公点头回应:“是啊,看到这么多新的研究成果,我对生物学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张启这小子,最近研究进展怎么样?上次见面还跟我念叨他的新课题呢。”说着,他看向张启,眼里满是欣赏。

张启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施教授,多亏您之前的指导,现在项目推进得还挺顺利。”

饶毅教授想起了什么,对施一公说:“一公,咱们去见见朱作言院士吧,我还想再跟他讨教一下转基因鲤鱼的研究呢。”施一公欣然应允。

他们来到朱作言院士面前,饶毅教授和朱作言院士热情地握手,表达着对他上午精彩演讲的钦佩。“朱院士,您关于转基因鲤鱼的研究太有开创性了,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啊。”饶毅教授真诚地说道。

朱作言院士谦逊地笑了笑:“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正说着,饶毅教授眼角余光瞥见几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不仅有陈君石院士,还有戴景瑞院士。他兴奋地招呼大家聚到一起。众人围拢过来,现场气氛瞬间升温。

戴景瑞院士笑着和大家打招呼,他在玉米遗传育种领域成就非凡,一开口就分享起自己对转基因作物在农业应用前景的看法:“现在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越来越关键,能有效提升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不过推广过程中还是面临不少误解和阻碍。”

陈君石院士也加入讨论,从食品安全角度发表见解:“其实只要做好严格的安全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关键是要让公众消除顾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学术心得,分享着各自的研究进展,欢声笑语回荡在会场的一角,全然不顾时间的流逝,沉浸在这场学术交流的盛宴中,仿佛忘记了一切疲惫。

众人正热烈地讨论着,这时,又有几位生物学界的知名学者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饶毅教授眼尖,率先看到了迎面走来的蒲慕明,脸上立刻绽放出欣喜的笑容,抬手招呼道:“慕明,可算把你盼来了!快过来一起聊聊。”蒲慕明在神经科学领域建树颇丰,他的研究成果对揭示大脑奥秘意义重大。

蒲慕明快步走来,笑着回应:“我在会场那边就听见你们这热闹得很,过来凑凑热闹。”刚站定,他便自然地加入话题,“刚才听你们聊了不少生物技术应用,我觉得在神经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像光遗传学,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神经元功能的重要工具,这对理解大脑的神经环路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极大帮助。”

话音刚落,旁边有人接话:“光遗传学确实是个了不起的突破,不过在细胞生物学层面,我们对细胞命运调控的研究也有新进展。”说话的是李劲松,他在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领域成绩斐然,开创性的工作为生殖医学发展带来曙光。

李劲松推了推眼镜,接着说道:“我们团队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关键的调控因子,或许能为器官再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站在一旁的颜宁也来了兴致,说道:“从结构生物学角度看,理解这些调控因子的作用机制,关键还得解析它们的三维结构。我们在膜蛋白结构研究上的方法,或许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借鉴。”

施一公笑着点头:“看来各个领域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大家的研究相互启发,生物学的未来真是充满无限可能。”众人纷纷应和,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现场气氛愈发高涨,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场学术的狂欢里,忘却了时间的流转。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