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我奶奶可是聋老太太 > 第202章 闫埠贵求工作

第202章 闫埠贵求工作(2/2)

目录

闫埠贵当然也知道这个法子。

只是存粮是55年开始存的,饥荒是五八年底开始的。

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院子里也有几户觉得家里都是城里户口,存粮没有必要,就把粮食给处理了。

像旁边的刘海中家,觉得存着占地方,56年就把粮食都换成钱买了收音机;另一边的许富贵更绝,直接把粮食卖了去黑市倒腾手表。

这闫埠贵是手头钱多的,粮食也留到了饥荒开始。

要说他也不是没动过卖粮的心思,只是杨瑞华死活不同意,两口子为这事没少吵架。

到了59年粮价大涨,黑市上棒子面都涨到一块多一斤了,他终归是心动了,背着杨瑞华把粮食卖了大半。

那会儿他算盘打得精,觉得粮价见顶了,不如换成现钱稳妥。

这下差点让杨瑞华和他离了婚。

粮食卖完没两个月,粮价又翻了一番,杨瑞华发现后气得把账本都撕了。

家里三个大人,两个半大小子,还有一个姑娘,六个人呀,定量每个月都供应不足,这可怎么活!!

最要命的是,粮本上的定量一减再减,成年人每月就剩二十来斤,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纪,闫解成一顿能吃三大碗。

尤其是闫解成也没有个正式工作,天天靠着打零工赚点生活费。

今天帮人拉板车,明天去建筑工地搬砖,赚的那点钱连他自己都喂不饱。

杨瑞华的豆腐生意也黄了——粮站连豆子都不供应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就靠着吃老本和闫埠贵的工资,这日子糙好也能撑下去。

闫埠贵每月四十二块五的工资,在平时算是不错的收入,可这会儿黑市粮价飞涨,这点钱买粮都不够塞牙缝的。

只是,这个关头,闫解成又在外面处了个对象。

姑娘是纺织厂的临时工,家里比闫家还困难。

对象家里为了能省口粮食,也是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办婚事。

按老北京的规矩,彩礼、酒席一样不能少,这就有点伤筋动骨了。

亲家开口就要"三转一响",闫埠贵愁得头发都白了一半。

杨瑞华在院子里天天的骂,从闫埠贵卖粮骂到儿子不争气,连带着把亲家也骂了进去。

最后闫埠贵还是走和何大清的关系,给闫解成花了三百块钱在轧钢厂后勤买了个看仓库的工作。

这钱也得让闫解成给按月还回来。

而闫埠贵家的二儿子闫解放也要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了。

这小子比哥哥还难办,书没念好,力气活又不愿意干。

这不就求到了沈经国这里。

自从57年,沈经国的收录音机过了审,到五八年开建收录音机厂,院子里的人看沈经国和李秀秀的眼神就变了。

再也不是一个大龄学生没工作,靠着老婆养着,家里三个孩子,还有一个老太太了。

现在这夫妻二人都有正式工作,即使老太太没收入,靠着沈经国一个月一百四十多块钱养全家人也是绰绰有余。

所以闫埠贵每天晚上都守在院子门口,就为了等沈经国。

李秀秀和沈经国一起推着自行车进了中院儿。

正好遇见贾东旭在门口做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