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破宣城(2/2)
“嗡!”
在曹真的命令下,密集的箭雨如同蝗虫一般,向汉军的楼船射去。但这些箭矢,大多被楼船的船舷挡住,更多的箭矢则射在了汉军的盾牌之上,根本无法对汉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更何况,在这连绵的阴雨之中,箭矢被雨水打湿,变得沉重无比,不仅射程大大缩短,就连穿透力也减弱了许多。
许多箭矢射在汉军的盾牌之上,只是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便无力地滑落,根本无法对汉军造成有效的杀伤。
“拍杆!放!”
随着第二艘、第三艘楼船的靠近,这些巨大拍杆,就如同从天而降的巨棒一般,狠狠地砸向宣城的城墙。
“轰”
“轰”
“轰”
与此同时,在楼船之上的汉军士卒,趁着魏军被拍杆震慑的瞬间,纵身跃上城墙,与魏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而涉水的汉军步卒,也在舟船的接应下,陆续抵达城下,他们架起云梯,冒着魏军的箭雨和滚木礌石,拼命的向上攀爬。
就这样,汉军的攻城战在拍杆的轰鸣声中正式拉开了帷幕……
三天后,宣城城头。
这三天里,曹真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阻止汉军的进攻。他命令魏军士卒用巨石、滚木、火油,金汁拼死抵抗。
他甚至亲自上阵,挥舞着长剑,与汉军士卒厮杀在一起,才勉强守住了宣城。
然而,宣城毕竟只是一座小城,城墙的高度不过五米,根本无法与那些州治、郡治的坚城相提并论。面对四万汉军的疯狂进攻,宣城又能支撑多久呢?
在汉军楼船拍杆连续不断的打击下,宣城的城墙开始出现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缝,并且越来越大,越来越宽。一些薄弱的地方,甚至已经开始坍塌,露出了城墙内部的夯土。
而魏军的斗志,也在这一天天的白刃战中,逐渐走向崩溃。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袍泽,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血泊之中,却无能为力。
他们听着城墙上传来的那一声声令人心悸的巨响,感受着脚下大地的颤抖,心中的恐惧,如同野草般疯长。
“不好!城墙要塌了!”
一名魏军士卒突然指着城墙上一处正在飞速扩大的裂缝,惊恐地喊道。
曹真脸色铁青,他知道,宣城已经守不住了。尽管他可以下令魏军与汉军展开巷战,继续抵抗。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战败,等待曹真的,就是兵败被俘的局面,这是曹真决不能接受的。
更何况再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撤回宛陵,重整旗鼓,再做打算……
“撤!全军撤退!”
曹真咬紧牙关,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
在曹真的撤退命令下,魏军士卒如蒙大赦,再也顾不上抵抗,顶着淹至小腿的江水,争先恐后地向城南逃去,生怕慢了一步,就会被汉军追上。
“杀!”
与此同时,随着城墙上一处巨大的缺口轰然坍塌,汉军士卒如同潮水般涌入宣城。震天的喊杀声,在宣城的上空炸响。
“给我追!一个都不要放过!”
黄忠站在城头,望着仓皇逃窜的魏军,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杀意。
在黄忠的命令下,汉军对魏军展开了疯狂的追击。这一路上,魏军被江水冲走的,被汉军追上斩杀的,不计其数。汉军一直追杀了十余里,才担心埋伏而缓缓收兵回城……
此战,汉军大获全胜。魏军都督曹真仅率领一千余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宛陵。重新收拢溃兵,三天之后,才勉强凑够了三千之数。
而汉军则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休整一番后,在黄忠的率领下,再度整兵东进,浩浩荡荡地杀向丹阳郡的郡治,宛陵城。
而太史慈则与黄忠分兵,领着剩下的两万水师,沿着中江,往震泽的方向杀了过去。
经此一役,诸葛亮“卧龙”之名,响彻天下!
《新汉书·卷三十·诸葛亮庞统刘晔列传第十》
章武四年夏,亮奉中祖之命,随黄忠伐丹杨,师次宣城,与魏将曹真相持三日,不克。
亮乃设谋,佯攻宣城,阴遣黄权间道趋南陵,会甘宁、太史慈部,大破臧霸、文聘,又使忠率骑三千,夜袭芜湖,迫臧、文二将东遁牛渚。
亮乃尽起三军,合围宣城,凭楼船十余,置拍竿其上,轰然坠下,城垣为之崩摧,士卒争堞而入,俘斩万计。曹真单骑走免,辎重尽失。
是役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由是亮之威名震于四海,世称卧龙,莫不敬服。
裴松之赞曰:“此战方知卧龙之名非虚也,孙武吴起之略,吕望张良之才,尽萃诸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