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综武:我在大明王朝当武神 > 第144章 天龙寺?鸠摩智!

第144章 天龙寺?鸠摩智!(2/2)

目录

“你且看看,非是我们今日不教导段誉,而是今日会有一强敌,入侵我大理天龙寺,实在无法分心啊。”方丈的声音,如同一道深沉的钟声,在天龙寺的每一个角落回荡。

段正淳打开信笺来看,信中大意就是:

“当年与姑苏慕容博先生相会,订交结友,谈论当世武功。慕容先生言下对贵寺‘六脉神剑’备致推崇,深以未得拜观为憾。近闻慕容先生仙逝,哀痛无已,为报知己,拟向贵寺讨求该经,焚化于慕容先生墓前,日内来取,勿却为幸。贫僧自当以重礼还报,未敢空手妄取也。“

段正淳虽然是大理王爷但对这个大轮明王鸠摩智是何人,是一无所知。

“不知这大轮明王鸠摩智是何人啊!竟能让大师这般郑重对待。”段正淳拿着信笺看向方丈不解的询问道。

“大轮明王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王,但只听说他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就连我也曾动念欲前去听经。”一位站在方丈身后的僧人,轻叹一口气后说道。

“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怎么还剃度了!?”段正淳惊讶的问道。

“正淳,我今日已经剃度,入我佛门,法名本尘。”本尘平静的说道。

“什么?大哥,那大理这万好河山……。”段正淳震惊的说道,但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方丈打断了。

“本尘只是为了应对着今日的一时之敌,才剃度入佛门,你也被不必心忧国家。”方丈代本尘向段正淳解释道。

“是.......。”听到方丈的解释后,段正淳只能点头承是。

“好了,你先带着段誉前往后方厢房吧,等今日事完,我们会带段誉修行的。”方丈对着段正淳摆手说道。

“是,那正淳就先行告退了。”说完,段正淳带着段誉去了后方厢房,不敢在打扰六人修炼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经》作为天龙寺的无上秘籍,承载着大理段氏武学的至高法要,其深邃的内蕴与超凡的武学理念,使得它成为天龙寺的镇寺之宝。

这本经书的存在,连段正明、段正淳这些皇室成员都毫不知晓,它的秘密被深藏于天龙寺的最深处,只有历代的高僧才能得窥其真容。却不知那姑苏慕容氏如何得知。

然而,就在天龙寺的众僧还在沉浸在《六脉神剑经》的深奥与玄妙之中,试图从其中领悟出更高层次的武学真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宁静。

吐蕃国的大轮明王鸠摩智,已经悄然来到了天龙寺的门前。

“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鸠摩智的声音,如同一阵清风,吹拂过天龙寺的每一寸土地。

这句话说完让枯荣大师却心中一惊:“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他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原来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

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盘觉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

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他深知鸠摩智此行的来意,缓缓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未克远迎。明王慈悲!”

鸠摩智则回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

本因方丈请鸠摩智入座,“明王请坐。”鸠摩智道谢坐下。

坐下后,鸠摩智缓缓道出:“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他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慕容博先生的怀念与敬仰。

本因方丈闻言,不禁问道:“敝寺僻处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爱,实感荣宠。但不知当年慕容先生何不亲来求借剑经一观?”

鸠摩智长叹一声,惨然色变,默然半晌,才道:

“慕容先生情知此经是贵寺镇刹之宝,坦然求观,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贵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义气,仁惠爱民,泽被苍生,他也不便出之于偷盗强取。“

本因谢道:“多承慕容先生夸奖。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须当体念慕容先生的遗意。“

鸠摩智闻言,神色一凛,他缓缓道出:“只是那日小僧曾夸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国师,于大理段氏无亲无故,吐蕃大理两国,亦无亲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亲取,由小僧代劳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无悔。小僧对慕容先生既有此约,决计不能食言。”

说着,他双手轻轻击了三掌。门外两名汉子抬了一只檀木箱子进来,放在地下。箱子的沉重与神秘,如同鸠摩智的心意,让人无法忽视。

鸠摩智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里面是一只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

鸠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就在鸠摩智显现了此行的来意时,柳云星和乔峰也驾着马车来到了天龙寺门外,在拜见了天龙寺门口僧人后,得知这里是天龙寺,两人相视一眼,选择进入天龙寺亲自拜别段誉,在得到天龙寺门口僧人同意后,两人才得以进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