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单刀赴宴(2/2)
于是,他早早便吩咐人精心准备了这辆豪华马车,以便顺利赶赴这场两国将领之间的私人约会。
赵治邀请他见面的地点颇为特别,并非位于江州城内,而是在距离二帝关不远处的一座名叫莞城的军事要塞之中。
这座莞城乃是赵国靠近二帝关的前沿阵地,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桥头堡,其驻军规模通常都保持在五千人以上。
尽管多年来秦、赵两国已结盟,但自从将二帝关东关拱手让与秦国后,赵国出于战略考量,显着增加了此地的驻军数量。
毕竟,就当前三国鼎立的局势来看,任谁都无法确保秦、赵两国能始终同心同德。
在此处屯驻重兵,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秦国的一种防范措施。
此刻,一辆彰显着秦国将军尊贵身份的华丽马车正沿着江州宽阔的大道徐徐前行。
车内,阎安悠然自得地靠坐在柔软的座位上,手中捧着一本书,神情专注至极。
若是凑近细瞧,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本书的封面上龙飞凤舞地书写着“三国”两个大字。
说来有趣,这竟然还是阎安首次如此全神贯注地阅读由他师父阎苍亲手编撰的这部着作。
想当初,阎苍埋头撰写此书之时,阎安恰好被调任至永州任职。
那时,他听闻此书属于一部具有演义风格且带有历史架空元素的作品,便对此提不起太多兴趣,压根儿没打算翻阅。
如今,为了能够成功地讨好自己的师父,并重新被接纳回师门,他下定决心要对那本书进行深入研究。
于是,他再次将其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读了一遍。
然而,这一次的阅读经历却令他大吃一惊,因为他赫然发现,曾经的自己竟然如此轻视了师父的才能!
此刻,摆在他面前的这本《三国》已然是他第三次翻开了。
每一次翻阅,都会给他带来新的感悟和体会,仿佛书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等待他去挖掘。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他越发感觉到这本书犹如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不知为何,在研读的过程中,他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与书中的蜀国上将魏延联系在了一起。
他认为自己就如同魏延一般,既有过人的智谋,又具备非凡的勇武之力。
而且,魏延还曾担任过汉中太守一职,不论是治理地方还是行军打仗,他的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杰出将领,却始终得不到诸葛亮的信任。
诸葛亮甚至断言魏延“天生脑后有反骨”,对他处处提防。
而根据书中所述,当蜀国人在上方谷成功地用火攻之计烧死司马懿父子后,蜀军士气大振,随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北伐接连告捷,最终顺利攻破长安城。
在此后的征程中,魏延作为一名关键人物发挥了巨大作用,直至天下实现大一统,他也未曾背叛蜀汉政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像诸葛亮这样足智多谋的智者会一直不看好魏延呢?
这个疑问始终萦绕在他心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