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战将起(2/2)
而曾经试图与韦云抗衡的朱覃等人,在上次遭到韦云严厉警告之后,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实际上,如今韦云麾下的势力已然成功渗入朝堂之中,这使得剩余的两大家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话语权。
其中尤以彭睿所代表的彭家最为明显,要知道连原本的方州都督彭述都已被驱赶下都督之位,并被回调京城。
面对如此局面,朱覃和彭睿内心自然充满了不甘与愤懑,但此时韦云的权势正如日中天,他们二人即便心有不满,却也不得不暂且忍耐下来。
“……目前东州方面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防备部署工作,可以随时向方州提供支援,确保赵国无法趁此机会对我方制造麻烦。
而其他各州亦正在积极整顿军队、筹备战事,只需待到明年,便能完全做好应对大规模战争的充分准备。”
当朱覃将各州的工作进展情况逐一详细地汇报结束后,基本可以确定来年晋军出兵的整体形势已然明朗化。
毕竟此次出征需要集结超过八万的庞大兵力奔赴前线作战,所以若想在春季就贸然发动这场战争,显然是一件绝无可能实现之事。
因此,朝廷目前所提出的初步方案乃是于九月前后正式发动这场战争。
然而,如果选择从凉州调兵遣将,并采取奇兵突袭秦州的策略,那么开战日期甚至有可能提前整整一个月之多。
只是,所有这些决策最终能否得以实施,全都取决于主帅韦云的个人意向。
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截至当下这个关键时刻,韦云尚未向众人透露他本人计划何时奔赴前线指挥作战的确切时间安排。
“不知皇太后对此持有何种看法呢?是否还有需要补充说明之处?”
此刻坐在高位之上、备受瞩目的那位太后,正是出身朱家的韦朱氏。
当年韦真成为晋国新帝后,为了有效制衡朝堂各方势力,实现权力的相对均衡稳定,韦真特意联合大宗正韦素一同恭请出这位太后出山,以“垂帘听政”之名参与国家政事的管理和决策。
其实,此举背后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是韦真对于韦云这位权倾朝野的摄政王的一次巧妙试探。
在自己表现得如此顺从听命的情况下,韦真想借此观察一下韦云内心深处真正的野心究竟膨胀到了何种程度。
假如韦云坚决反对朱太后亲临朝堂参政议政,执意要将自己彻底架空成为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
那么显然,韦云的勃勃野心恐怕绝非仅满足于担任区区一个摄政王这么简单而已。
反之,如今朱太后能够顺风顺水地登上朝堂并开始行使职权,起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表明,至少在现阶段而言,韦云似乎尚无公然“造反”谋逆之意。
没错!对于这位皇叔韦云,自幼由韦如抚养长大的韦真可万万不敢全心全意地信任他。
要知道,这人早在晋太祖韦如在世时,便胆敢与之公然较劲、一较高下,实在是个厉害角色。
任谁也无法确凿地证明,韦云内心深处究竟有无觊觎皇位的念头。
然而,随着朱太后开始执掌朝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倒是侧面显示出韦云目前尚且甘愿充当一名臣子。
如此一来,无疑也给朱家和彭家等先帝遗留下来的各方势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