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村支书的爱情 > 第1章 新故事开始

第1章 新故事开始(1/2)

目录

第一章新故事开始

连绵不尽的群山,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山坳里有一个不大的村子——李王庄。冬的早上,亮的晚,六点多空还是黑漆漆的,村子里公鸡的报晓声却是此起彼伏,偶尔还传来一两声狗吠。

“丑女,这都啥时辰了,还没起来?你没听到猪饿得直哼哼吗?赶紧起来喂猪。”丑女还在睡梦里,婆婆一声咋呼,吓得她一激灵,瞬间瞌睡都没了。

她嘴里一边答应着,一边睁眼看看窗外,纸糊的窗户外没有一丝光亮。她摸索着穿上衣服,身边李全福还在打着鼾,嘴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似乎梦见了啥好吃的。丑女坐起来时,破旧的床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惊扰到了他,他停止了嘴上的动作,翻了个身,不一会儿,又发出了鼾声。

丑女是有名字的,只不过从来没有人叫,甚至都没有人知道她有大名儿。认识她的人不管谁见到她都只是“丑女、丑女”的剑

丑女大名儿叫王桂芝,很普通的名字。

丑女十八岁就嫁了人,男人叫李全福,只有一个寡母,还有一个妹妹叫李全英。

李全福与寡母和妹妹互相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寡母不能生育,在第一个丈夫那里两年没有怀孕,被婆家休了。

有句俗话桨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生妻指的是被休、丈夫健在的女人。那时候,一个女人被夫家休了,是很难抬起头来的,外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她,会被人瞧不起,也很难再嫁出去。

李全福的寡娘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被休了之后,只好回了娘家,但娘家爹娘老了,哥嫂当家。嫂子每日里看着凭空多出来的一张嘴,只吃不干活,当然不乐意了,常常指桑骂槐。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全福的寡娘在娘家是待不下去了,再加上那年干旱,庄稼收成不好,寡娘就出门乞讨去了。

乞讨的路上遇到了饿的奄奄一息的李全英,不过那时候不叫李全英,她只是个跟父母一起乞讨走散聊五六岁的孩子。寡娘见她虽然面黄肌瘦,但长的眉清目秀的,想着自己也不能生育,把这个姑娘当做自己闺女养,以后老了也有个养老送终的。

寡娘从怀里掏出没舍得吃的半个红薯面野菜饼。尽管饼又硬又有些苦,但姑娘吃的特别快,三两口半个红薯饼就到了肚子里。

就这样姑娘就跟着寡娘一起行乞。后来在李王庄里讨饭时,遇到了李全福的爹。李全福娘生李全福时大出血,孩子保住了,他娘却撒手走了。

一个男人带着个男孩儿,家里没个女人收捡,可想而知日子过的有多脏乱。好在李全福的爹会做豆腐,吃饱穿暖不成问题。

娘俩儿在庄上乞讨,有人就出主意,让李全福他爹把这娘儿俩收了,一则这娘儿两个不用再过乞讨的日子,二则自己也有一个像样的家,且一下子儿女双全。

就这样,娘儿两个在李全福家安顿下来,姑娘按照李全福的名字排下来,就取名儿叫李全英。因全福比姑娘大几个月,自然而然成了哥哥。

四个人组成的家庭全靠李全福他爹卖豆腐为生,家里还有几亩地,夫妻二人一个是挣钱的耙,一个是管钱的匣,日子越过越红火。

可是好景不长,李全福爹在李全福十一岁那年出了意外。家里顶梁柱倒了,生活变的困顿起来。

好在寡娘对两个孩子并无二心,李全福爹死了之后,寡娘拉扯着两个孩子,种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看着两孩子长大,寡娘的意思是让两个孩子圆房,结婚成家,这样也省去了许多事儿。李全福没意见,毕竟妹妹李全英长的标致可人,但李全英却看不上李全福,拼死不从,没办法,寡母只得以一担白面外加十元钱换来了媳妇丑女。

丑女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母亲稍微有些智力低下。丑女兄弟姐妹四个,丑女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因为家里兄弟姊妹多,又只有丑女父亲一人维持着这个家,所以家里光景一直不好,风调雨顺还好,如果遇上年景不好,一家人只有挖野菜充饥。

再后来,孩子都大了,丑女的哥哥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家里一贫如洗,远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他们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