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回1986小山村 > 第五十七章 海港人家

第五十七章 海港人家(1/2)

目录

刚好,他自己也不想出门远行。

就在几乎要遗忘这段往事时,苏通竟然来到了他家!这确实令人惊奇。

“苏厂长,你特意来访是有什么事吗?”高晓明确切问道,心底猜测可能有一些隐情。

苏通脸色显得有些难堪,抿了一口茶,深深叹了口气:“晓明弟弟,我已经将工厂关张了。”语气中带着一股沉重。

高晓明挑起了眉毛,破产了?但这和关厂停业还是有差别的,苏通解释道:“以前与你谈论过的那些计划,你知道我对你有信心。

本打算全力以赴地到沈阳尝试与双喜联合,扭转乾坤。

但后来,父亲通过人脉打听到,想要跟国有企业合作并非易事,必须要先有一笔庞大的投资,大概需要这么多……”说着他竖起了手指比了个数字,“我全部身家加起来,甚至还不到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一。”

高晓明沉默了,他明白了,世界上并无免费午餐。

表面上是国企吸走了企业的资源,可你若是没有足够的资本参与,这一切都是空谈。

显然,以苏通那个小城市的厂身份而言,这还不够格。

正准备开口问苏通是不是就此放弃时,他看到苏通从背包中取出一张旧报纸递过来。

打开一看,那是一份1985年的报纸,最显眼的地方一篇名为《好厂长马胜利,常记国家和人民之益》的文章跃入眼帘。

配图上有马胜利的照片和一段对这位厂长的事迹的叙述。

高晓明匆匆浏览了一遍,不明白苏通为何此刻提这些事情。

苏通紧接着又说道:“我听说,今年马胜利厂长可能会承建全国各地的造纸厂。”

高晓明迅速回顾了关于马胜利的故事,他知道他是经历了风起云涌的人物。

“你的工厂生产农机,而不是造纸机。”高晓明不解其意。

对此,苏通回应道:“造纸技术我并非一无所知,我一直在考虑与马厂长联手,把农机厂改造成纸厂。”

苏通无疑是个善于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人,只是他的运气似乎并不好,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马胜利作为合作伙伴。

这一年,马胜利确实开始在全国各地包揽造纸厂,到了下一年他还整合形成了“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

但这非但没有开启新篇章,反而成了他的转折点,由于盲目扩张和不适应市场的迅速变化,这些工厂连续多年遭受亏损。

到了1991年,他的集团解体;五年后,1995年时,马胜利甚至被迫退休。

所以,高晓明说他是潮起潮落的人生缩影。

苏通硬要和这位起伏中的马胜利搭档,实在是个不走运的选择啊。

如果高晓明不了解这一切,也就罢了,但他心中有数。

因此,当苏通道出此事,面对可能的结果,高晓明无法视若无睹,看着他盲目行事。

“你想让农机厂转型做纸厂,我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与马胜利的合作就不宜再考虑了。

就算你工厂归马胜利承包,那也只是他名下的产业,跟你不相干。

更何况,以他这样的规模,未必会看上你的小企业。”高晓明道。

“联营大型国企无果的情况下,难道小型国企就没有任何可尝试之处了吗?”他追问,话语中带有深意。

苏通听了这番话有些迷茫,但转瞬间又充满希望,握住高晓明的手说道:“我就知道小弟高晓明不一般!别人问我这方面的想法,要么答不出一二,和你聊过后,你就立刻明白了,还能给我建设性的建议!”

“要是厂子还不至于破败不堪,真希望能邀请你共事!照你看来,眼下我应该怎么做呢?手头资金最多能拿出这么多,还得把工厂抵押出去贷款。”说着,苏通伸出了两根手指。

高晓明心中估算了一下,猜到苏通所指大约二十万元,对于民间人士来说,这个数目不小,但却无法解决他的困境。

办个整套生产线就需要三百万!这样的庞大投入对他而言遥不可及。

高晓明略作思索,凝视着苏通,看得对方紧张不已。

他其实是苏通求助诸多途径无果后的最后期望。

对苏通来说,如今的选择仿佛溺水者的救命稻草。

高晓明坦然地说:“我看啊,或许得从长远规划考虑,先把个人素质提高起来。

毕竟办厂不易,学习进步总是有益的。”

他原本提议苏通和双喜等大型国企合作,但自己并未深入了解细节,仅知名气响亮,苏泊尔亦是如此。

然而成功的联营案例他又不全知。

苏通听见这话,眼中闪过一丝愕然。

高晓明的提议令他质疑自己:要去学?学习什么呢?成为高级技工还是在大公司里爬梯?永远待在这狭小的空间?

片刻之间,苏通陷入了挣扎,他对未来的道路感到迷茫。

他技术出身,梦想着成功与财富,但现实中工厂关门在即,面临破产威胁。

经过深入思考,苏通仰望着高晓明,眼神不再迷茫,逐渐显现出决断。

苏通默默转身离开,骑上了他的“长征”自行车。

来时心存顾虑,离开时则如释重负。

门旁的许小美注视着苏通的背影离去,接着她移开目光转向了高晓明。

她心中的他仿佛变得更加深邃和吸引人。

原以为自己对他是熟知的,但现在发现有许多她并未探知的秘密。

比如,高晓明会武,擅长与工厂经营者深入交流。

还有很多她未察觉的事情,正潜藏在他的人生背后。

此刻,许小美内心对高晓明充满探索的好奇。

那一晚,许小美的顺从而温柔,极大地满足了高晓明的情感需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